當大家為黃金價格飆升而歡呼時,非洲大陸正在醞釀一場可能撼動全球產業鏈的風暴。剛果(金)政府突然宣布延長鈷原料出口禁令至9月22日,這一決定直接切斷了全球四分之三的鈷供應。令人驚訝的是,市場對這一重大事件的反應出奇平靜,仿佛這只是一次普通的供應鏈波動。
"去鈷化"的美麗誤會
多年來,新能源產業高喊"去鈷化"的口號,讓很多人誤以為鈷的重要性正在下降。但現實情況恰恰相反,鈷的需求結構正在經歷深刻變革。在動力電池領域減少用量的同時,軍工、航空航天和高端電子等關鍵領域對鈷的需求正在爆發式增長。*新數據顯示,國產大飛機量產帶動高溫合金鈷用量激增25%,每架飛機需要超過120公斤鈷;而折疊屏手機的普及,則讓鈷酸鋰需求環比增長21%。
危險的庫存真相
更令人擔憂的是當前庫存的真實狀況。中國八成鈷冶煉廠的原料庫存僅能維持一個半月的生產需求,如果近期沒有新的原料到港,大規模停工潮將不可避免。那些被市場視為"安全墊"的庫存,實際上已經處于危險的低位,隨時可能引發連鎖反應。
資源國的覺醒
深入分析剛果(金)的政策演變,我們會發現這絕非簡單的供應調整。從2016年因冶煉能力不足被迫取消禁令,到2021年允許卡車運輸作為過渡方案,再到如今無預警延長禁令并強制推行"原料本土加工"政策,剛果政府正在完成從被動資源提供者到主動規則制定者的轉變。這一轉變對中國冶煉企業的影響尤為嚴重,*新數據顯示,6月份中國從剛果進口的鈷中間品已經暴跌64%,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。
技術替代的困境與曙光
面對供應危機,很多人寄希望于技術突破能夠減少對鈷的依賴。但現實情況是,在高端應用領域,無鈷替代方案仍然存在明顯短板。特別是在軍工和航空航天領域,鈷基合金的性能優勢短期內難以被取代。這一現實讓"去鈷化"的美好愿景面臨嚴峻挑戰。相比之下,發展再生鈷產業可能是更現實的解決方案。隨著中國推動退役電池95%的回收率目標,再生鈷不僅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,還能有效規避地緣政治風險。行業預測顯示,到2025年,再生鈷將滿足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需求,成為穩定供應鏈的重要力量。
展望未來,9月22日這個時間節點尤為關鍵。屆時剛果政府的政策走向將直接影響全球鈷市場的格局。無論是實施配額制、繼續延長禁令,還是出現地緣政治突發事件,都可能引發產業鏈的深度調整。這場危機的本質已經超越了普通的供需波動,它反映的是全球產業格局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。
在這個變革的時代,能夠把握資源主權、發展循環經濟的國家,將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占據主動。這場由手機電池引發的供應鏈風暴,正在重塑全球資源版圖,其影響之深遠,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。對于關注產業發展的觀察者來說,理解這場變革的本質,或許比預測短期價格波動更為重要。
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FJpwRfFssmlOeVFt4f_nFw
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,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。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、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、及時性、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。據此投資,風險自擔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,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