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代制造業中,60%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依靠
模具成型,沒有高水平的
模具業,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制造業——浙江模具業。
3月18日,中國(黃巖)模具產業基地升級合作簽約儀式在臺州黃巖區舉行。黃巖區政府和國家發改委、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,后者將幫助黃巖模具產業升級,并授予黃巖為“模具產業升級示范基地”的稱號。
截至2005年底,黃巖模具生產企業(加工點)有2000多個,其中專業模具企業500多家,約占全國的13%;黃巖模具企業的數控設備占到了全部設備的65%左右。幾乎所有來過的專家都會發出驚嘆:沒想到在如此狹小的區域內竟聚集了如此多高技術含量的模具企業。
然而,若以全球眼光看,黃巖模具業的技術水平還顯得相對較低。與其說“模具產業升級示范基地”選擇了黃巖,不如說黃巖迫切需要有“模具產業升級示范基地”這么一個載體,來推動模具業真正走向高端。
對此,黃巖的企業家們有著強烈的危機感。“黃巖模具行業有很好的產業基礎,但我們到廣東等地走了一圈,發現自己已不是‘老大哥’了。”黃巖模具協會會長、陶氏模具集團的董事長陶永華告訴記者,從2004年開始,“陶氏”便開始了艱巨的變革,從師傅帶徒弟的包工模式逐漸轉向專業化、工序化管理。浙江嘉仁模具有限公司在2004年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之后,去年斥資3000多萬元引進全套日本先進設備,還積極籌備建立博士后工作站。企業家的創新激情使黃巖模具業的升級有了巨大動力。
有專家介紹,一輛新型汽車的零部件如果完全實現國產化,僅模具投入就需要花四五億元。在國外企業中,模具車間是“秘方車間”,外人是不能隨便靠近的。模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。
目前,我國模具業規模僅次于日本和德國,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檔領域,技術水平和附加值偏低。技不如人,就只好花錢買模具。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,我國制造業急需的精密、復雜沖壓模具和塑料模具、轎車覆蓋件模具、電子接插件等電子產品模具等,仍然依靠大量進口,模具產品的進出口逆差超過10億美元。
浙江模具業與一些兄弟省市同行相比也存在差距:廣東,目前中國*大的模具出口與進口省,其產值占了全國四成以上,而且模具加工設備數控化率及設備的性能、模具加工工藝、生產專業化水平和標準程度*國內其他地區;上海,現有模具企業1500余家,年產值近100億元,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%,其產業方向將重點面向信息產業和汽車行業……
在我省,與黃巖一樣站在模具業*梯隊的還有寧波的一些地方,寧海、余姚、慈溪及鄞州、北侖、象山等地都已形成相當具有競爭力的特色模具集群。
對浙江模具業的這些區域集群來說,升級已成為一個共同命題。
“浙江模具工業有自己的特點,如高度民營化、高度集中化、分工專業化,比較完整的產業鏈,以及對當地和周邊地區工業發展的較強拉動等。”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王欽博士分析,對于像黃巖模具這樣帶有典型浙江特征的本土發展型產業集群,應走一條以功能性升級為主、流程升級和產品升級為輔的路子,優化產業組織,拓展產品種類,提高附加值,打造區域品牌,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攀升。
專家特別指出,浙江必須在模具產業鏈前端研究開發、人才建設和產業鏈后端檢測、信息服務上*一步,才能使模具產業乃至整個制造業升級換代,將產業鏈打造得更加緊固和完善。
據了解,無論是源于政府推動還是企業自主或者市場導向,浙江的幾個主要模具產業集群都在積極尋求做強做大的途徑。
在此次論壇上,黃巖區委書記黃志平介紹了一個具體構想——將黃巖模具城建設成為能直接對接發達國家模具技術和市場的、高標準、現代化的國際性模具產業專業化園區;它將包括模具制造、模配物流、教育培訓、研發創新、信息咨訊、模具展覽、公共活動等八大功能分區。
隨著浙江模具業的不斷升級換代,“浙江制造”也必將走向更高的層次。
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,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。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、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、及時性、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。據此投資,風險自擔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,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。